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,打造数字化新校园_建筑理论论文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,打造数字化新校园_建筑理论论文,供大家参考。
优化教育资源配置
打造数字化新校园_建筑理论论文
中图分类号:G47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
几年来,学校以提高教师电脑技能和信息素养为目的,充分利用大连教师网、金州教育网、东师大网、新思考网等,通过培训和教研的方式,让网络成为教师学习、研训、交流、展示之需,转变思维、工作、生活和学习方式,成为自己工作、生活当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内容。
以大连教师网、金州教育网和校园网络资源为平台,加强教师网络技能培训,加强网络教研活动。
(一)采取“三大策略”
1.“及时反馈,评价跟进”策略:
(1)每学期末,学校评选“博客之星”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、校本研修优秀团队等,以资鼓励。
(2)教师教育博文及时统计、公布:班子成员每周例会由校长亲自反馈情况;全体教师每月统计一次并进行公布。
(3)对教师博客中的好文章及时推荐给上级网络、校园网和刊物等;给教师提供适当的机会参与“教师论坛”等交流活动。
(4)教师的个人电子化档案、学科整合资源、东师理想资源库等不断充实和完善,每学期末检查、展示,并将此纳入对教师个人考核结果中。
(5)采取多种形式,大张旗鼓地激励教师参与研修活动:发证书、照相、戴大红花、大会表扬、物质激励等。
从被动到自觉,教师积极参与大连教师网“我的初始从教之路”、读书征文和“板书秀”活动,且能取得好成绩。学校被学院评为首届“我网我问”活动组织先进单位。
2.“加强培训,分层指导”策略:
学校采用外请专家与内用高手相结合、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、外出学习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。开始,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,骨干教师要示范、青年教师要过硬、中老年教师要过关、外来教师要跟上,以便教师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。在培训的内容上,从开始的打字训练、计算机简单操作,到后来的课件制作方法、资源的搜集与修改、网页的制作、课件脚本的写法、电子邮箱的使用、电子白板的应用等。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,还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、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学习和培训。
(1)系统知识技能培训:
对全体教师、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、家庭用网情况进行全面、细致的摸底调查,了解实情,有针对性地、根据需要随机结合实际进行十几次的系统培训(写博客、网络论坛、查杀病毒、利用 qq 聊天、上传资源等技能培训),同时下发系列可供教师操作的材料,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,参加校本研修,促进个人发展的意识,让教师经常性地利用网络,养成良好的学习、交流习惯。
五年间,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达 25 次。仅电子白板设备培训一项,自 2009年 9 月安装后,教师参加区级全员培训 2 次,学校培训 3 次,校内全员逐个操作过关考核 1次,才使教师短时间内能娴熟使用,提高教学效益。
(2)活动中培训:
学校搞制作和运用课件、资源进行说课、运用电子白板达标课、骨干教师电子备课比赛活动等。
(3)课题任务式培训:
利用学科整合课题,选择微机教室操作模式,进行教学观摩、诊断分析研究活动。
3.“班子带头,示范引领”策略:
班子有紧迫意识、责任感和使命感,思考自身如何用信息时代的思维和意识开展工作,如何结合部门工作实际,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去,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研方式、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将要面临的变化,从而改变常规的管理模式,使学校管理能跟上时代的步伐,发生根本性的改变,突破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。
学校领导不仅自己带头,而且力图通过常规工作促使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手段,亲自培训教师、考核教师、推荐好的网站和博客,推荐教师读网上好的文章,关注教育教学案例研究,对教师写的博文进行回复评价,设立几个长期交流研究的平台,而且结合自己部门工作,引领教师。
截至目前,班子成员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,借助市区政务办公系统浏览通知已成常态,通过邮箱及时进行班子常规工作小结和部门工作及时反馈已成自觉,渐渐地引导师生,使校园内办公自动化具有了某种可能。过程中,引导、督促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意识和修养,尽快形成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民主、平等、对话、协商、共建的教研文化、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。
(二)课题引领 促进落实
学校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“十一五”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的研究,确立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》的课题。着重从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;提高教师“整合”能力;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;提高教师学科拓展能力四方面入手。
在课题的实施中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:1.领会精神启动课题 2.制度保障层层激活 3.各种培训转变观念 4.问卷调查找到问题 5.打字开始强化训练 6.各种平台促进研究7.网络教研开拓视野 8.典型引领自主发展
1.领会精神启动课题
(1).建立课题制度。
(2).制定课题实施计划。
(3).进行小学教师问卷调查。
(4).撰写研究方案,做好研究前动员工作。
(5).组织专家进行课题论证、研讨。
2.制度保障层层激活
3.问卷调查找到问题
4.各种培训转变观念
认真研究了《课题实施方案》,自 07 年 9 月“十一五”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启动之后,学校就按照区要求,扎扎实实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认真研究了《课题实施方案》,并针对困惑专门请来了——2008 年 6 月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钟绍春院长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》2008 年 7 月东北师范大学 刘茂森教授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》2008 年——2010 年东北师范大学王淑文主任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》《教师专业化》《有效课堂教学》等讲座。请来了区信息中心林主任、臧教授、曲玉梅老师进行讲座。陈利平院长。于华主任及各学科教研员——集体备课、课堂教学实效性;王志光主任、陈永欣老师进行讲座。
5.从打字开始强化训练
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,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是关键。如果教师没有娴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,“整合”也只能是“凑合”。在教师培训上,我们采用外请专家与内用高手相结合、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、外出学习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。开始,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,骨干教师要示范、青年教师要过硬、中老年教师要过关、外来教师要跟上,以便教师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。在培训的内容上,从开始的打字训练、计算机简单操作,到后来的课件制作方法、资源的搜集与修改、网页的制作、课件脚本的写法、电子邮箱的使用班班通的使用等。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,还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、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学习和培训。
6.各种平台促进研究
本课题研究一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。一个学期为研究的一个循环周期,按照计划→行动→观察→反思的基本程序,开展不同阶段,不同层次的研究活动。其中,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研究的流程为:“教师发现并提出整合教学问题→教师带着问题进行集中学习或自主学习(网络学习、同伴互助交流)→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活动----教师整合活动后进行反思、总结、升华”。在研究活动中,形成“以解决问题为目标,以课例、案例分析为载体,以教育教学诊断为手段”的教研活动模式。各种各样的“诊断组活动”形式,主要凭借丰富的教育教学诊断活动,使其行为转化为教师的自我行动研究,在诊——断——治的过程中相互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学科整合的业务能力。
活动以自我提高式:上引路课、展示课、骨干展示课、骨干教师“送教下乡”课、示范演示课、课改观摩课、典型教师汇报课、评优课、课前说课、实验操作课……同伴互助式:“师徒研讨课”、校内研讨课、组内研讨课、竞赛观摩课
7.网络教研开拓视野
每学期学校都安排一节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课观摩研讨活动,课后研究小组成员根据主题(整合点选择、资源利用等),于学校自建的学科整合网页上即时研讨,培养了十几个学科研究骨干,促动了整合实验研究不断扎实和深入,学校开展网上论坛或教研活动已成常态化。
8.典型引领自主发展
自 07 年以来,获国家级优课 12 节,省级优课 3 节,市优课 27 节,区优课 40 节。说课比赛在课题的实验过程中成果累累。其中汪曌昱的《詹天佑》获全国整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;王晓莉的《什么是圆的周长》获国家二等优秀说课奖;刘艳艳张义军葛俊鑫徐敏白玉爽均获。刘艳艳的音乐课《欣赏 唱脸谱》获全国说课大赛二等奖。名师纪纪娜.骨干教师王晓莉、张志秋、周艳梅、赵桂梅、王宇、吴玉梅、王娣、许建华、刘艳艳、赵红、刘雪芹、于洁、毕娜、郭秀玲、徐敏、白玉爽、张义军、孙莉、汪曌玉、葛俊鑫等。
学校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,教育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,但是设备将在按照辽宁省教育强区标准,2011 年内逐步完善更新。
学校还需要不断加强教师素质提高,努力加大对教师信息技能的培养,使教师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
总之,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涉及到人(管理者、教师和学生)、设备、技术、教学实践、管理机构和制度等因素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推进过程。设备、技术是基础,人是关键,教学实践是核心,管理机构和制度是保障,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化系统。因此,我们要不断创新机制和健全制度,为教育信息化内涵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。
推荐访问: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打造数字化新校园_建筑理论论文 资源配置 数字化 优化
上一篇:英文自我介绍演讲稿(完整)